当前位置:翻译君资讯想趁疫情大发横财?严查!
想趁疫情大发横财?严查!
2023-05-24

近日,《新京报》曝光了一起口罩诈骗案。在北京工作的魏扬(化名)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出售口罩,便通过朋友关系联系上了商家。因为已经看到了商家发布的口罩图片、仓库视频、口罩销售授权书等,魏扬向对方转去了2.4万元,以每只4元的价格,一口气购买了6000只一次性医用口罩。

但是,魏扬在付款后却一直没能收到口罩,经过反复追问,对方才承认,自己也是通过其他人购买的口罩——原来,这是一笔多次转手、层层吃差价的“口罩生意”。然而,追溯下去,魏扬竟然发现,最早提供售卖信息的商家其实也没有口罩,根本就是想空手套利。换句话说,这根本就不是正常的买卖,而是一场诈骗。

最近一段时间,类似案件经常见诸报端。据《新京报》援引长沙办案民警发布的消息,此前,在一起以销售口罩为名的网络诈骗案中,一名犯罪嫌疑人骗取了多名受害人840余万元。2月24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法院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了一起防疫物资诈骗案,被告人冯某犯诈骗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二万元。2月27日,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公安局也查处了一起通过网上售卖口罩实施的诈骗案件。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口罩诈骗多通过网络渠道进行。这些违法行为属于网络诈骗,但又与一般的网络诈骗不同。这些诈骗行为之所以能够得逞,利用的是民众对疫情的焦虑,一些人会在恐慌的影响下,丧失对骗子的辨别能力,因此上当受骗,蒙受巨大损失。此外,这类口罩诈骗大多依托朋友圈上的“私人社交关系”展开,在缺乏信用担保与有效监管的平台上开展“售卖业务”,很容易让人落入陷阱,同时难以维权。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涉嫌“口罩诈骗”的嫌犯都不是罪行累累的惯犯,甚至有19岁的女大学生涉案。这些人一时鬼迷心窍,便利用疫情的特殊性来赚黑心钱。在某种意义上,这是特殊环境激发人性之恶的典型表现。

公安机关重拳打击各类假借口罩售卖之名进行的诈骗行为,可谓势在必行。这既是对违法犯罪人员进行惩戒的必要举措,也是保障广大民众切身利益与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在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压力巨大的形势下,防止出现口罩诈骗问题,有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稳定民众的情绪,对防疫工作大有裨益。

在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民众对口罩的需求极为庞大。个别不法分子借机诈骗,企图浑水摸鱼,牟取暴利。越来越多被曝光的案例表明,想利用疫情大发横财的想法,终究只是一场梦,等待这些不法分子的,只有法律的严惩。

撰文/黄帅

编辑/杨鑫宇

编辑:阳